缺牙影響外觀,但植牙好嗎?植牙4大好處與3缺點

缺牙影響外觀,但植牙好嗎?植牙4大好處與3缺點

成人拔牙後若沒有補上牙齒,還可能會延伸出其他蛀牙、牙齦萎縮等許多問題,長久下來甚至會影響臉部外形。因此需要藉由植牙、假牙補上空缺,植牙好處、缺點眾說紛紜,你該如何依照自身狀況做出最合適的判斷?大叔常常遇到患者指著牙根還完好的牙齒說要植牙,或是空無一物的無牙牙脊說不想植牙,但要做固定式的假牙。植牙與假牙的差異,常常是初次缺牙的患者感到迷惑的問題,這次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植牙是什麼?唯有牙根健在才能裝上假牙!

一顆牙齒的組成,可以簡單的分成三個部分,牙冠、牙冠與周圍的齒槽骨。以蓋房子來類比,齒槽骨是土地,牙根是地基,牙冠是房子。傳統假牙就好比在地基完好的情況下,房子有破損只需修理房子就可以,而植牙就是地基已損壞,需要重新植入新的地基才有辦法在上面重新蓋房子。當我們牙齒的牙根都還在的時候,上面的牙冠受損,只需要裝上假牙即可。如果連牙根都被拔除,則需植入人工牙根,待人工牙根穩固後才能在上面重建牙冠。

 

 

為什麼要植牙?

缺牙會導致牙齒位移、產生牙縫 缺牙造成的空間如果不理他,可能會導致缺牙處前後與對側相鄰的牙齒位移,產生牙縫跟咬合平面不平的現象,所以遇到缺牙的狀況,醫師都會建議即早以牙橋或是植牙的方式來修復。如果缺牙的位置是位於齒列的末端,或是連續缺牙大於三顆牙齒,這時候選擇植牙會比牙橋來的更合適。

植牙好處、壞處有哪些?一表比較植牙、牙橋優缺點

牙醫大叔與您分析植牙好處、壞處:

哪些人需要進行植牙?

因為多顆缺牙而無法以牙橋方式重建咬合的患者,如果希望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可以考慮植牙。多顆缺牙的重建方式一般來說有植牙或是活動假牙的方式,活動假牙主要是由軟組織去承受咬合的壓力,咀嚼力量只剩正常牙齒的1/3,在咀嚼方面比較有限制。

出現哪些情形不適合植牙?

植牙其實就是手術,所以身體狀況不好,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宜避免。另外牙周病、抽煙也是植牙的大忌,建議在牙周病治療和戒菸一段時間後再考慮植牙。

植牙很貴嗎?

費用大約為多少? 植牙的費用相對於假牙或是活動假牙來的高,各縣市衛生局都有牙科收費標準表可以供民眾參考。該注意的是植牙除了人工牙根跟牙冠外,有時會有一些衍生的費用,例如補骨及補皮的費用。一顆能長治久安的植牙,需要在植體周圍有足夠硬組織與軟組織保護。缺牙的患部久了會發生軟、硬組織的萎縮,所以有時植牙會需要合併軟硬組織的重建。

植牙小叮嚀:

如何延長植牙壽命? 缺牙不補,初期可能沒什麼問題,隨著時間可能伴隨牙齦萎縮與牙齒位移,之後得花更多時間與金錢才能重建回來。如果等到這些都發生了才考慮植牙,手術範圍跟術後不舒服感會比拔牙初期就植牙來的大。 植牙看似美好,其實也是需要細心呵護,除了不會蛀牙外,一樣會有牙周病或是斷裂的問題。牙齒重建的同時,增進自己的潔牙程度也是延長植牙使用壽命的重點之一。

缺牙不想植牙?你還有牙橋這個選擇:牙橋禁忌與適應症。

缺牙不想植牙?你還有牙橋這個選擇:牙橋禁忌與適應症。

口腔裡的橋樑:牙橋

第一次聽到牙橋的人可能會有點“霧嗄嗄”,牙橋是什麼東西?牙橋的使用在牙科有蠻久的歷史,通常用在缺牙病例上,利用缺牙的前後端牙齒當成橋墩來搭起一個“牙齒的橋樑”進行缺牙的重建,所以我們稱它為牙橋。

 

 

缺牙時的選擇:植牙與牙橋比較

當你的缺牙處前後還有牙齒時,你有2個選擇將缺牙重建回來。

1. 缺牙處植牙。2. 將前後牙齒磨小,做一個三顆相連的牙橋。

跟植牙相比牙橋有著治療時間短、費用較低、不需要手術的優點,缺點就是需要修磨前後的牙齒。大叔放了一張植牙與牙橋相比較的圖,讓你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兩者差異。

 

 

 

哪些狀況不適合牙橋?

大叔這裡整理了一些『適合牙橋』與『不適合牙橋』的狀況。

適合牙橋的狀況

缺牙處前後有牙,並且都是健康沒有牙周病。對咬的牙齒也在原本位置上,並沒有因缺牙而跑位的,就適合牙橋這個治療選項。

 

不適合牙橋的狀況

1.牙橋前後牙齒能平行是最好的,牙齒修磨量較少。如果前後牙的角度相差太多,製備牙橋時不但可能修磨掉太多的齒質,製作出來的假牙型態也會不理想,造成食物阻塞。

2.缺牙處位於最後一顆,後面沒有牙齒可供利用。雖然最後一顆缺牙也有利用前後兩顆牙齒來牙橋的做法,但是這個做法非常不建議,這種做法會有點類似跳水板,力矩的傳遞方式不利於前面兩顆牙的牙周組織。

3.缺牙太多顆的時候,一般來說中間缺牙三顆的時候,就要考慮用2顆牙齒去做5顆牙齒該做的工作對牙齒來說會不會太操了。另外牙橋延伸太長的缺點就是當牙橋中的其中一顆牙齒出問題時,等於連坐法,整排牙橋都要處理,所以在牙橋的設計上不會建議延伸太多顆的牙齒。

 

 

植牙搭配自然牙的牙橋可行嗎?

 

大叔並不建議將自然牙與植牙合併在一起做牙橋。

有些患者很可愛,問大叔說我缺很多顆牙但是不想植那麼多,可不可以植一顆然後和前面的牙齒一起做成牙橋。鄉親啊,千萬母湯安內喔,植牙的牙周生理結構和自然牙不同,拿竹篙湊菜刀,結果就是植牙與前面那顆牙會同時陣亡。

 

 

不同型態的牙橋

什麼,牙橋竟然還分型態?大家可以想想,牙橋是三顆連在一起的假牙,所以中間相連處勢必無法使用牙線做清潔,這時候衛生牙橋就出現了。

衛生牙橋顧名思義就是讓你好維持口腔衛生,跟傳統牙橋貼緊牙齦不同,衛生牙橋有點像天橋的概念,底下是簍空的。簍空的部分是設計來讓牙線或是牙間刷可以方便地通過,清潔牙齒。如果牙橋是座落在後牙區,大叔大部分都會建議使用衛生牙橋,方便做口腔清潔的維護。

 

快速搞懂那些植牙名詞:微創植牙、植牙補骨補皮、即拔即植、導板植牙

快速搞懂那些植牙名詞:微創植牙、植牙補骨補皮、即拔即植、導板植牙

微創植牙,即拔即植,植牙補骨補皮

「黃先生,你這個植牙需要補骨喔。」

「黃先生,你這個植牙除了補骨還要補皮喔。」

「黃先生,你有考慮用微創植牙的方式嗎?傷口比較小。」

「黃先生,這個牙齒我們可以採用即拔即植的方式,這樣時間比較快,補骨費用也比較少喔。」

「黃先生,你有考慮用導航植牙或是導板植牙嗎?可以更精確地將植體種到精確的位置喔!」

 

我不過就是想要植牙。

為什麼這麼多跟植牙有關的名詞,倒底這些名詞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顆成功的植牙需要什麼?

 

一顆成功植牙需要的條件

讓我們先忘記那些複雜的名詞,從最基本的來看一顆成功的植牙需要什麼才能讓它穩定地待在口腔內?

植牙是鈦金屬構成的人工牙根,種入齒槽骨後和骨頭產生骨整合便可開始承受咀嚼的力量。不論是植牙還是自然牙,牙醫師都希望牙根的周圍有足夠的軟硬組織提供保護來避免牙菌斑、刷牙過度、硬質食物摩擦的傷害。當你因為牙周病或是缺牙過久造成骨頭流失,我們希望在植牙前能回復原本的軟硬組織豐隆度,這時候就需要補骨跟補皮。

 

植牙補骨補皮案例

我們來看看下面前牙植牙的案例吧

植牙補骨

 這是一位上顎前牙植牙的患者,側門牙因為牙周病的關係,軟硬組織都萎縮比較嚴重,可以發現頰側是往內凹的。由於骨頭的量不夠,所以植牙手術時植入的人工牙根是外露的,為了保護人工牙根所以要在上面放上骨粉與再生膜再進行縫合。

 

 

植牙補皮

經過6個月後,將植體稍微露出,發現骨頭長得不錯,但是還缺一點點,所以在二階手術時再放入一些骨粉,並利用翻開的牙肉進行對折(Roll technique)來讓頰側的軟組織變得更為豐滿。圖右可以發現已經露頭的植體外側已經跟原本凹陷不太一樣,變得豐滿。

 

 

左邊是拔牙前的樣子,可以發現側門牙因為牙周病的關係,外側有腫脹的膿包。這時候可以預料的是拔牙後會有嚴重的軟硬組織不足的問題,所以先利用矯正的方式將明顯下墜及外偏的正中門牙移動到較正確的位置,並將側門牙往下拉增加軟組織的量來減少將來植牙手術時的困難度。右邊圖為植牙完成後,可以發現由於有補足軟硬組織缺失的部分,所以牙齒的黑暗三角並不明顯,跟周圍的牙齒外觀也差異不大。

所以植牙時補足軟硬組織,不止能幫助植牙在口腔裡長治久安,對美觀也有很大的幫助。

 

補骨及補皮原因:

  1. 讓植體周圍的軟硬組織變得豐滿。
  2. 更好的植體穩定性及美觀。

 

 

 

微創植牙與導板植牙

微創植牙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傷口比較小,近乎無傷口。微創植牙的好處是術後疼痛低,傷口癒合較快,但是微創植牙並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的。

微創植牙比較適合軟硬組織都沒什麼缺損的患者,由於不需要補骨及補皮,所以可以直接以最小的傷口植入。由於微創植牙手術時沒有翻瓣,等於牙醫師是在類似盲視的狀況下植牙的,建議要搭配導航植牙或是導板植牙來進行手術。

導板植牙或是導航植牙都是事先在牙科斷層掃描(CBCT)上規劃植體的位置,再藉由導板或是動態導航在手術中讓植體到達預計的位置,在沒有翻瓣手術時對植牙的精準性有很大的幫助。

 

哪些情況適合微創植牙:

  1. 植牙處的軟硬組織喪失不多。
  2. 搭配手術導板或是導航植牙。

 

 

我們來看看微創植牙的案例吧 

微創植牙

從圖片中可以發現這位患者要植牙的位置,軟硬組織是足夠的,所以不需要補骨補皮可以直接以軟體規劃植體位置,並使用手術導板來進行微創植牙。

圖左為植牙導板,可以發現導板中間有一個圓洞,就是限制手術器械進入的角度與位置,藉此來達到先前植牙規劃的位置。

圖中為手術切開的部分,可以發現只有一個小小的洞,這就是將來植體要進入的地方。

圖右為將切開的牙齦軟組織移除,露出牙齦下齒槽骨的樣子,由於手術時只能看到小洞中的齒槽骨,所以如果有導航或是導板的幫助,能更精確地將植體植入理想的位置。

 

 

圖為植體剛植入後的樣子,可以發現由於植體的癒合帽剛好和手術的傷口一樣大,所以術後幾乎等於沒有傷口也不需要縫合,對於術後疼痛和癒合很有幫助。

 

 

即拔即植是什麼?

你可能有聽醫師跟你說過,你這個位置可以當次拔牙的時候順便把植體種進去。當次拔牙順便植牙,就是所謂的即拔即植,當然即拔即植也是有條件的,軟硬組織缺失的越少,即拔即植成功率越高,所以並不是每一個病例都適合即拔即植的,大範圍的缺損還是需要先將骨頭及軟組織重建後,才能植牙。

 

即拔即植條件:

  1. 軟硬組織沒有缺損太多。
  2. 還是需要補骨粉,但是骨粉的量較少。
  3. 缺損中等者可能還需要再生膜。

 

我們來看看即拔即植的案例吧

即拔即植

圖左可以看到翻開的牙齦中隱約有一個殘存的牙根,即拔即植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微創拔牙,在不破壞周圍骨頭的情況下小心地將牙根拔除。

圖中為牙根拔除後,這時候大叔會先判斷周圍骨頭的狀況,尤其是確認頰側的骨壁是否完整來決定待會要補的骨粉份量。由於植入的人工牙根直徑通常會小於拔牙窩,所以即使沒什麼缺損的骨壁還是會盡量塞入骨粉來避免骨頭變化太多喔。

圖右為植體植入後。

 

 

即拔即植

圖左為植體剛剛植入縫合後,雖然傷口看起來有點可怕,但是其實傷口不大喔,只有稍微的翻瓣,術後癒合良好。

圖中為癒合後的樣子,乾乾淨淨的看起來非常療癒,可以注意的是植體的頰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只有稍微凹陷一點點,但還是有很足夠的寬度來保護我們的植體。

圖右為癒合帽旋轉開的樣子,植體正安穩的躺在裡面。

 

 

即拔即植

如同大叔所說的,有足夠的軟硬組織,植體就能有良好的外型與功能。圖中白色箭頭處就是我們利用植牙重建回來的牙齒,可以發現不論外型或是假牙周圍的牙齦乳突都保持著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