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刷牙還是有牙結石?牙結石原因跟這飲食有關!

天天刷牙還是有牙結石?牙結石原因跟這飲食有關!

哪些食物容易有牙結石

你知道考古學家會⽤牙結⽯來考古嗎?考古學家會從史前⼈類的牙⿒上把牙結⽯刮下來,利⽤牙結⽯裡⾯的植物微化⽯(plant microfossils),來研究當時⼈類的飲食和環境。可見牙結石原因也跟飲食有關! 牙結⽯常⾒於我們的⼝腔,從古⾄今都是。

根據「衛福部104-105年度,成年與老年⼈⼝腔健康調查計畫」,40-49歲男⽣與女⽣,各約有⼀半比例患有牙結⽯,長期累積下來的牙結⽯易造成牙周⽅⾯的疾病,例如牙齦流⾎、牙⿒動搖等。牙醫大叔來告訴您如何改善日常習慣減少牙結石堆積,以及哪些⼈該特別注意牙結石清潔!

 

4大日常習慣是影響牙結石原因!刷牙⼿勢不對、愛吃這類食物更易堆積

主要牙結石原因是由牙菌斑礦化⽽成,所以減少牙菌斑就能有效減少牙結⽯。以下4重點教你如何避免牙結石產生:

 1.減少碳⽔化合物的攝取:

碳⽔化合物類的食物會比其他食物更容易產⽣牙菌斑,像是糖果、含糖飲料、米飯、麵包等。減少碳⽔化合物的攝取或是吃完這類食物後⾺上刷牙能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2.養成良好的⼝腔清潔⽅法:

除了牙刷外還要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只⽤牙刷會有1/3的牙⿒⾯積是刷不到的。 

3.注意⾃⼰的刷牙死⾓:

很有趣的⼀件事,你知道由於⼿勢的關係,慣⽤⼿那側的牙⿒比起對側牙⿒較不容易刷乾淨嗎?牙⿒的頰側最容易清潔,上顎第⼆⼤⾅⿒的頰側由於臉頰肌⾁的阻擋容易有死⾓,下顎牙⿒的舌側也是另⼀個死⾓,是⼤叔幫患者洗牙時最容易發現牙結⽯堆積的地⽅。 想要避免⾃⼰刷牙死⾓,可在刷牙時搭配牙菌斑顯⽰劑來做檢查。 

4.定期洗牙:

建議半年讓牙醫師清除牙結⽯,順便檢查蛀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牙結⽯堆積會怎樣?長期不洗牙恐引發口臭、牙齦發炎等併發症

牙結⽯長期堆積容易有牙周⽅⾯的疾病,例如:⼝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牙周膿包、細菌感染、 牙⿒掉落等問題。想要避免牙結⽯堆積,除了要注意⾃⾝的⼝腔清潔,每半年找牙醫師洗牙也是必要的。牙結⽯與牙⿒間會形成化學性的鍵結,單純只靠刷牙是刷不掉的,坊間⼀些標榜可以靠漱⼝清除牙結⽯的漱⼝⽔也不是那麼可靠。

那麼洗牙到底怎麼⼀回事呢? 

洗牙機是利⽤電磁效應來產⽣⾼速震動⽽震碎牙結⽯,再利⽤沖⽔產⽣的空穴效應帶走牙結⽯。讓各位產⽣恐懼的“滋”“滋”聲就是因為⾼速震動⽽來,由於是震動⽽不是修磨,光滑表⾯的洗牙機是不會傷害牙⿒琺瑯質的。除了洗牙機,也有⼀些牙醫師會利⽤⽔雷射來去除牙結⽯,特定波長的雷射會被牙結⽯含的⽔分吸收產⽣微爆破來去除牙結⽯。

牙結石小叮嚀:

牙結⽯不論對⼝腔衛⽣或是⾝體健康都是百害⽽無⼀利的,想要預防牙結⽯的⽅法就是有效的牙⿒清潔搭配定期洗牙。千萬不要久久⼀次才找牙醫師洗牙,累積較多牙結⽯的牙⿒,因為牙齦發炎的關係,洗起來不但比較痛還會容易流⾎喔。

牙結石清除後會流血、牙齦敏感正常嗎?醫:更應該定期洗牙

牙結石清除後會流血、牙齦敏感正常嗎?醫:更應該定期洗牙

牙結石是導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即使天天刷牙也可能會有牙結石,但怎樣才能正確地清除牙結石?洗完牙以後會流血、牙齦敏感正常嗎?牙結石清除後又該注意什麼?另,許多人會聽信偏方使用醋、油、明礬等方式,想自行清除牙結石,以上煩惱由牙醫大叔為您說明!(本文同步發表於療日子

牙結石是嘴巴裡的鐘乳石:『Caculus-牙結石』在拉丁文中是“小石頭”的意思,從希臘文『Calx-石灰石』而來。

所以牙結石其實是經由『牙齒表面的有機物-牙菌斑』跟『唾液裡的礦物質-鈣離子』兩個元素結合沈積而形成。為什麼下顎前牙內側面常容易堆積牙結石呢?因為這裡剛好有個唾液腺開口,較多的口水讓牙結石有充足的原料,容易在這裡堆積。

長期累積牙結石會導致什麼情形?

牙結石有點像鐘乳石,表面是粗糙的。粗糙表面不容易刷乾淨,比光滑的牙齒容易堆積更多牙菌斑,讓你開始有蛀牙跟牙周病的症狀。

大家應該跟大叔一樣小時候有玩過俄羅斯方塊吧?最底層的方塊如果沒有消除,方塊會一直堆疊到天花板,然後Game Over。

牙結石也一樣,一開始只出現在牙齦邊緣,但當你長期沒有定時洗牙,則會一層層往牙根深處堆積,齒槽骨也會跟著結石往牙根深處被破壞,造成牙齦萎縮、出血與牙齒動搖,最後導致牙齒脫落Game Over。

牙結石清除怎麼做?電動牙刷能減少牙結石嗎?

自己的牙齒自己救:牙結石是牙菌斑結合鈣離子沉積,所以減少牙結石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三餐飯後把牙齒刷乾淨,降低牙菌斑的產生。

如果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刷牙了,卻還是會殘留牙菌斑,這時候可以考慮牙菌斑顯示劑或電動牙刷來增進刷牙的效率。

至於清除牙結石,這部分只能來找大叔洗牙了。結石跟牙齒會有化學性的鍵結,只靠牙刷是刷不掉的,需要靠超音波震盪的洗牙機來震碎他,或是使用牙周刮刀來刮除,陳年的牙結石甚至會需要雷射的輔助才容易刮得掉。

 

 

洗牙後為何會感覺牙根敏感且牙縫變大?怎麼辦?

洗牙後感覺牙根敏感且牙縫變大常發生在牙結石很多的患者。

把結石想像成包覆牙齒的外套,厚重外套脫掉以後是不是會變苗條或是覺得冷?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牙縫變大或是牙根敏感的原因,不過別擔心,只要不是牙結石多到很誇張的狀況,洗牙後持續刷乾淨,這些感覺會在3-7天後緩解。

 

 

牙結石清除後,需要注意什麼?

根據研究(註1、註2),吃完東西後12~24小時就能夠偵測的到牙菌斑的存在,並在1~14天內鈣化成牙結石,通常在12天後會達到60-90%的鈣化程度,牙菌斑跟牙結石形成的時間可是比你想像中的快,所以飯後記得要刷牙。

如果有定期洗牙習慣或是牙結石不多的民眾,清完牙結石後其實沒什麼禁忌,馬上就可以進食。黃醫師偶爾會遇到3-5年以上沒洗牙的患者,通常洗完牙之後會容易牙齦持續流血一段時間,這時可以含一下冰水幫助止血,但是切記不要一直漱口,否則凝結的血塊又會被帶走造成繼續流血。

 

 

喝醋、明礬刷牙可以清除牙結石嗎?

平時大叔都會請患者儘量避免常喝醋、檸檬汁這類會造成牙齒酸蝕的酸性飲料,所以喝醋不但無法清潔牙結石還有可能會讓牙齒受傷。

大家知道牙膏裡扮演清潔牙齒的主力,是成分裡的研磨顆粒嗎?主要是藉由摩擦來去除牙菌斑,也有人會想要利用明礬或鹽來清潔牙結石,但由於他們是屬於多面體的結晶,顆粒又過大,所以會比牙膏更容易刮壞牙齒的表面。

 

 

牙醫大叔小叮嚀:

「擔心常常洗牙會洗壞牙齒」是大叔臨床上遇到最常拒絕洗牙的原因。半年洗一次牙齒真的不會破壞你的牙齒,反而是堆積在牙齒上的牙結石會造成牙齒動搖。如果你超過半年沒有檢查牙齒了,找個時間回去找你的牙醫師聊個天,順便洗牙跟檢查蛀牙吧,千萬不要等到牙痛才去看牙齒喔。

註1:BECKY DeSPAIN EDEN, in Prevention in Clinical Oral Health Care, 2008.

註2J Indian Soc Periodontol. 2019 Sep-Oct; 23(5): 484–486.

牙齦萎縮、出血,牙周病治療方式有哪些?醫:這樣做避免復發!

牙齦萎縮、出血,牙周病治療方式有哪些?醫:這樣做避免復發!

你是否也曾經在刷牙時發現牙齦流血、或是容易有口氣不佳的情形?要注意,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時是不會流血的,這有可能就是牙周病發生的初期症狀!想知道牙周病症狀如何判斷?牙周病治療方式有哪些?以下牙醫大叔為您說明。(文章同步發佈於療日子

「足弱僅能行,齒搖常欲墮。」-《雜興》陸游。

陸游一直有牙周病的問題,9300首的詩作,牙痛有關的就佔150餘首。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民眾的牙周病罹患率是80.48%,相信多數人跟陸游一樣都曾為了牙周的問題煩惱過。

什麼情況下容易罹患牙周病呢?簡單來說,當牙齦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下,就會從原本的牙齦炎慢慢進展成牙周病。一般牙齦發炎的原因常跟「清潔不當,抽菸,熬夜」有關係,當牙齦持續發炎,就會從原本的牙齦流血慢慢進展到牙齦萎縮與牙齒動搖。

牙周病症狀有哪些?長期下來會對健康有哪些嚴重影響?

牙周病初期一般會有牙齦容易流血或是口氣不佳的症狀,而後期可能會出現牙齦腫脹,萎縮或牙齒動搖

1.牙齦流血:發炎會讓微血管處於擴張,容易流血,有時候甚至會在嘴巴裡感覺到血味。

2.口氣不佳:除了講話會有口臭,偶爾吸牙縫時也會感覺到不好的氣味。

3.牙齦充血腫脹:牙齦下較深的齒槽骨破壞會在牙齦外側形成腫脹的膿包,伴隨腫痛流膿。

4.牙齦萎縮:牙齦會隨著齒槽骨的破壞而萎縮,因牙根露出造成外觀上牙齒變長的錯覺。

5.牙齒動搖:當齒槽骨破壞越來越多,隨著牙齒周圍地基的流失會有無法受力跟動搖的狀況。

牙周病的初期症狀由於對生活困擾不大,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定期半年給牙醫師檢查跟洗牙是一個很棒的習慣,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除了定期檢查外,平時自我口腔的清潔也是很重要的。

口腔清潔有以下幾個重點:

1.使用牙線:研究發現當你只使用牙刷時,會有1/3的牙齒部位是清潔不到的

2.先牙線再用牙刷:真的有人做過研究,刷牙前先使用牙線會比刷牙後使用牙線的清潔度更好。

3.善用檢查的工具:舌頭舔舔牙齒,刷乾淨的牙齒表面應是光滑的,或是使用牙菌斑顯示劑來確認牙齒上是否有沒刷乾淨的牙菌斑。

4.可以偶爾搭配無酒精的抗菌漱口水,但不適合長期使用。

牙周病治療方式有哪些?會好嗎?

牙周病治療的目標是移除牙齒周圍造成牙齦發炎的物質,包括:牙結石、發炎的牙齦組織、含牙周致病菌的牙根表面。以這個目標為出發點,牙醫師在治療牙周病時會分為幾個階段:0術前資料收集階段、1非手術治療階段、2手術治療階段、3假牙重建階段、4健康維持階段。

0術前資料收集階段:拍攝根尖X光片跟紀錄牙周囊袋深度,訂定治療計畫,刷牙衛教。

1非手術治療階段:齒齦下牙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術,此階段可以配合雷射與牙周藥膏來輔助治療。

2手術治療階段:將牙齦翻開來獲得良好的視野,將最深處的牙結石刮除,也可以進行補骨手術。

3假牙重建階段:如果有缺牙,在牙周病的治療穩定後,缺牙的部分可以考慮製作假牙或植牙。

4健康維持階段:治療穩定後,患者也要努力維持口腔清潔確保不再復發,建議每3-6個月一定要回診給牙醫師檢查跟清潔。

0、1、4階段是一般治療牙周病一定會遇到的階段,手術及假牙階段則是視患者的牙齒狀況而定。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低估了「健康維持階段」的重要性,很多患者都是這一階段輕忽了,導致牙周病再次復發。牙周病其實就像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需要好好的控制,不然很容易再復發。

治療牙周病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是否有需要避免的食物?

由於治療時,會將牙齒周圍的發炎組織刮除,所以術後會有暫時性的牙齒敏感、動搖度增加、牙齦流血的症狀發生。

這時候千萬不要因此而不敢刷牙,此時可以選用軟毛的牙刷,放輕力道,並配合溫水來漱口。

食物方面,剛做齒齦下刮除術及牙根整平術時,儘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烈酒,如果牙齒因剛做完治療無法受力,也要避免太硬需要咀嚼很久的食物。

正在治療的患者需要特別挑選適合的牙膏、漱口水嗎?

在一篇2008年的文獻回顧(註1)中,含有礦物鹽(SnF2,檸檬酸鋅)或是抗菌成分(Chlorhexidine)的牙膏,對於降低牙菌斑的殘留都有幫助。

而在一篇2017年的研究文獻(註2)中,使用含有Chlorhexidine(CHX) 的漱口水4-6星期後,牙齦炎跟牙菌斑都有顯著的下降,卻會帶來了牙齒染色的副作用。

不過對於牙周病患者來說,刷乾淨才是最重要的,牙周病患者由於牙齒動搖、牙齦萎縮、齒縫變大、根尖分叉,所以得花更多心力在清潔牙齒的技巧上,抗菌牙膏跟漱口水只是扮演輔助的角色。

 

療日子小叮嚀:

牙周病的治療是一段患者與牙醫師要一起努力的旅程,牙醫師再如何努力的在看診時清潔你的牙齒,如果日常沒辦法刷乾淨,那治療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的。平時好好刷牙,3~6個月定期回診,能有效地避免牙周病再度復發。

參考文獻:

註1:Periodontology 2000, Vol. 48, 2008, 23–30.

註2: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Mar; 2017(3).